湖南邵阳新闻?邵阳电视台的电视频道介绍
跪求学霸,一篇关于邵阳的新闻,体裁消息,谢谢
本报10月18日讯(记者戴勤蒋剑平通讯员刘飞)近日,邵阳县*与中诚大通投资有限*,就“*茶油之都·邵阳油茶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由*投入8亿元,在邵阳县城东新区建设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油茶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油茶集散基地,可实现茶籽年交易量50万吨,年创产值30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
据了解,“*茶油之都·邵阳油茶产业园”项目主要包括油茶产业园、油茶文化博览园两大核心园区,规划总面积1470亩,其中470亩为产业园用地,1000亩为油茶文化博览园用地。建设期为3年,分3期建成油茶商品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油茶检测中心、科研中心等14个中心。
邵阳县是“*茶油之都”、“*油茶之乡”、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近年来,该县坚持将油茶产业列为富民强县第一产业、全县农业发展领军产业,县财政每年整合捆绑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已达56.2万亩,年产茶油1.08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
湖南邵阳电视台有什么才艺节目
《打鸟》、《竹楼情歌》。根据查询邵阳新闻*显示,湖南邵阳电视台有花鼓剧节目《打鸟》、民族歌舞节目《竹楼情歌》,邵阳广播电视台是由邵阳人民广播电台和邵阳电视台于2000年3月12日联合挂牌成立。
如何看待湖南邵阳的“无妈村”现象
“无妈乡”位于湖南省邵阳县黄荆乡,是**级贫困乡之一,和其他贫困地区一样,由于土地资源的贫瘠的原因,再加上在打工潮的不断影响之下,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逐年增加。2012年5月,湖南三湘都市报一篇名为《邵阳有个"无妈乡""石魔王"抢走上百孩子的妈》的报道,让邵阳县黄荆乡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有上百个孩子没有母亲,除开少数孩子的妈妈因病或意外去世以外,116个孩子的母亲都改嫁或者外出打工,离开了孩子身边。当很多孩子每天在妈妈精心呵护和陪伴下成长的时候,黄荆乡的这些留守儿童,一年也见不到妈妈,他们必须学会如何再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照顾自己,谈及母亲,很多孩子都会潸然泪下,他们想念母亲,渴望母亲的陪伴,却被“抛弃”,被留下,让人心酸也让人心疼。
黄荆乡整体经济非常贫困,很多没有支柱产业,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2012年5月份“无妈乡”的新闻报道以后,人们关注到这个贫困的地区,关注到这里的孩子们,社会上众多好心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捐钱捐物,为改善当地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并修建了希望小学,同时还有很多志愿者来到这里,给孩子们送去了温暖和陪伴。目前,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
2012年5月份,湖南三湘都市报发表的一篇文章《邵阳有个"无妈乡""石魔王"抢走上百孩子的妈》首次将“无妈村”推到了世人面前,黄荆乡的116个“失母儿童”让人们心疼不已。
2015年8月份新华网的《她们的世界里,“妈妈”成了一种禁忌——走近湖南“无妈乡”的女娃娃们》又将“无妈村”拉回了人们的视野。这次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这些农村妈妈们为何逃离村庄。家暴、拐卖等因素给“无妈村”贴上了不光彩的标签。
“黄荆岭,石头壳,缺少水田,光棍多,讨十个媳妇,五个跟别个”是当地的一首民谣,恶劣的生活环境让男人们很难娶到媳妇,正是这个原因,这些农村地区通过花钱的方式“买媳妇”的也很多,结婚后受不了贫困有的直接逃离,有的借打工的名义常年不归。当然有的丈夫懒或家暴也是这些妈妈们看不到希望的原因。
“无妈村”里最可怜的就是那些见不到妈妈的孩子们,生活的贫困已经让他们很艰辛,失去了母爱更少了人间最珍贵的温暖。
“无妈村”不只出现在湖南的邵阳,其他的贫困地区也经常发生。前段时间令人感动的“冰花男孩”也是一名“失母儿童”,他的母亲因不堪家境的贫寒,外出打工多年未归,只留下男孩跟他姐姐在家生活,也就上演了男孩头顶冰花上学的感人一幕。
如何看待湖南邵阳的“无妈村”现象?
无妈村。。。通过现象看本质,还不是骨子里穷!
穷山恶水,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不跑干啥?据媒体数据,这里上百位有孩子的母亲,除了*亡的,还有132个孩子没有母亲,其中116个母亲改嫁或者在外打工。一个2.1万人口的乡镇,比例是多大?
村子里就剩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子了吧?这些留守家园的老弱病残是多么的可怜,看到那个举着牌子说*妈妈回来看我的孩子,我的心情是多么的难受。
令人奇怪的是,在2012年才会被人知道这个乡镇的存在。
土地资源贫乏,四围都是山脉,严重缺水,这样的不适应人居环境,怎么会能富裕?还好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目前社会人士捐款捐物,相信孩子们的境况会有所改观。
俗话说树挪*人挪活,实在是在当地找不到脱贫致富的灵丹妙*,还不如整体异地搬迁。
无妈村背后,肯定还有一个沉重的话题,由于贫穷,年轻男子结婚率肯定不会太高,那么,无妈村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光棍村。
关于“无妈村”现象,网上已经有非常多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对形成这种现象的复杂原因的分析上,包括资源分配不均、违法拐卖、男性家暴等等。
在这个*中,我更关注这些失去妈妈的孩子们,妈妈的离开给他们的成长造成了怎样的缺失,其他抚养者或教育者可以做些什么来补救这种缺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最初提供乳汁和爱抚,满足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再是陪伴孩子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接下来,孩子在妈妈的目光追随中探索周围的事物,了解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随着成长,孩子在情感上对妈妈的需求变多,会远远超出生理上的依赖。
那么,对于“无妈村”的孩子们来说,衣食上的匮乏更容易被看到、被填补,情感上的缺失则较难察觉,也需要其他抚养者和教育者投入更多的心力。面对妈妈的离开,孩子除了感到害怕、无措、孤独以外,还常常会有自责情绪——因为我不好,所以妈妈离开了。其他抚养者和教育者如果能够耐心、细心地带孩子走出这些情绪,就能降低孩子情感缺失的负面影响,进而缓解“无妈村”的恶性循环。
在查找“无妈村”现象的报道时,我了解到,*儿童少年基金会等组织已经在当地捐建了“儿童快乐家园”,并开展了系列爱心活动。“无妈村”的成因复杂,想要彻底消除必须发动多方面的社会力量。惟愿阴霾尽早被阳光驱散,孩子们能健康成长!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一个2.1万人口的乡镇,竟有132个学龄儿童没有母亲,其中116名还是抛家别子逃婚所造成。
这个被称为“无妈村”的黄荆乡位于衡邵干旱带,黄荆山脉横亘其中。乡里平均海拨600米,山恋连绵起伏,遍山溶岩林立,土地贫脊。除了少量种植旱玉米和荞麦,没有规模种养经济。每到早季,山里村民连饮用水都难以保证。恶劣的自然条件,它被列为*级贫困乡。
“无妈村”形成的根源在于贫困。由于穷,这里的大龄青年找媳妇都成了大难题;由于穷,这里女人宁愿忍着骨肉之痛而离家出走。
我们乐见社会人士对失妈儿童的关注,但要从根本上防止"无妈”现象的恶性发展,要促使出走的妈妈早日回归,唯一的办法只有一条:消灭贫困!
个人认为,在*精准扶贫的大战略格局下,黄荆乡能否借此东风打个脱贫翻身仗呢?在去年的邵阳市人大会期间,有11名代表联名拿出了《将黄荆乡整体纳入美丽乡镇建设的提案》,寄望通过美丽乡镇建设,实现产业扶贫。
个人斗胆认为,黄荆乡要脱贫,地方*必须要有大担当、大作为。基于其恶劣自然环境,应当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将不宜居的村民由邵阳市(县)*统筹,实行整体搬迁、易地安置;另方面,利用乡里一个小I级水库、两个小级水库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和规模种养。这样,是否更能确保2022年*全面脱贫目标在黄荆的实现呢?
但愿黄荆乡的人民早日过上好日子,出走的妈妈们早日归来!因为,孩子们太需要妈妈。
“无妈乡”是湖南省邵阳县黄荆乡的另一个称谓,在这个乡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中有132个孩子处于“失母”状态——除母亲正常*亡,其中116个孩子的母亲因逃婚或改嫁离开,使之成为“失母儿童”,如野草长在乡间。黄荆乡民间至今还流传着“黄荆岭,石头壳,缺少水田,光棍多,讨十个媳妇,五个跟别个。漫山遍野的石头地里,长出粗粝的黄荆条。”的民间传谣!导致黄荆乡100多个孩子母亲忍痛放弃家庭,离开骨肉选择出走的原因,不仅仅是当地生存条件艰苦,生活贫困潦倒,这些妇女逃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诸多女人是被拐卖而来,亦或是由于丈夫懒惰、实施家庭暴力所致!
很多人只知道指责妈妈,但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母亲会要逃婚或者改嫁吗?这些母亲是被拐卖过来的,因为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母亲们只好逃跑另谋出路,世上没有不心疼孩子的娘,可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件事母亲们是没错的,有错的是人贩子和那些懒惰的爸爸们。有一种理论叫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说社会跟自然一样都是适者生存的,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一群懒惰的爸爸根本就没有资格结婚生子繁衍后代,但是因为人贩子拐卖妇女过来,让他们有了繁衍后代的机会,可怜的女人和孩子都成了受害者!妈妈们肯定也想带着孩子一起跑,可是自己都不一定能跑的掉,带上孩子肯定更加危险。
希望在这件事上,媒体能多追究一下人贩子的责任,妈妈们本身就是受害者,我们一味的指责他们也没有用。只有打击人贩子,让那些不配结婚生子的男人孤独终老,才不会祸害了无辜的女人和孩子!
天苍苍,地茫茫,儿时记忆在梦乡……街门铁锁锈,田间草木荒,门前老井依旧在,溪旁不见人洗裳,枯树藤鸦诉哀伤,少年已不在,红妆嫁远方,风吹老叟银丝乱,孙儿牵手喊要娘…………
“五妈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据邵阳县副*李军介绍,黄荆乡目前有失母在校学生132人,约占在校学生的6%到7%。除了母亲正常*亡的15人外,母亲逃婚或者在外打工的学生有56人,母亲改嫁的有60人。其实从整个乡镇来看虽然比例不是很高,但在一个村,就是不容乐观的数据了。那些逃婚和改嫁的母亲还不是因为穷,才选择离开的。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多妈妈离开或外出打工。
1、生态“石漠王”,土地不宜耕种,不宜居。
在绝大部分农村都是有山有水,有田有地,堪称“世外桃源”。而邵阳黄荆乡的“无妈村”,土地石漠化,土地被石头侵蚀,土地贫瘠,锁不住水分,无法耕种。南方的石漠化与北方的沙漠化并称为我国两大生态癌症。不过现在农村有多少人是通过种地而补贴家用的,大部分还是通过在外打工*养家的。
2、穷是主因,年轻妈妈经不住诱惑。
土地不适宜耕种,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养家。现在很多年轻女性还是不能吃苦,可以在外*,回家花。但很多年轻妈妈长期在外打工,经不住诱惑和其他人跑了,还不是嫌弃穷。就算当地的田地都适宜耕种,现在的年轻妈妈还会留在农村种地吗?
3、当地应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长期在外打工,两夫妻很容易经不住诱惑而离婚。如果当地有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一家老小在一起,年轻人都在家附近上班或者创业。一家人团聚时间多,自然不会有这么多人离开。
4、社会各界的帮助援助,*的支持。
土地“石漠化”需要*来协助治理。而贫穷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来援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地应该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条件,既然不是适宜耕种,为什么不建些工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呢?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能*养家,谁还会出去打工呢?
要彻底改变“无妈村”的现状,还是要在当地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在家门口也打工*或者创业,一家人其乐融融不是很幸福美满的事吗?
人们忽视了无妈村形成的原因。年轻女性对待婚姻的儿戏和对儿女的不负责任的结果。在外务工的男女,不经父母的同意,草草同居,为一时之快不考虑婚后的问题,生下孩子后,忍受不了当地的贫穷和闭塞,一走了之,回到自己的家乡再嫁。造成许多孩子有爹无妈。
这是在2015年时报道的一则新闻,湖南邵阳黄荆乡仅仅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就有132个孩子处在“失母”的状态,据统计其中有116个孩子的母亲是选择逃婚和改嫁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荒唐的事情呢?不得不令人深思。
*分析
这些报道的背后,不得不令人想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妈妈舍得离开自己的孩子呢?常人无法理解。
随着*调查的展开,原来很多的母亲当时都是从外面穷苦地方买回来或者骗回来的,这也就算了,这村里的男人还是那种啥事不做喜欢家暴妻儿的。
这样的境况谁能受的了,估计这些母亲也是想宁愿过着穷苦点的日子,也不愿意每天被家暴,否则依着母性的伟大,谁会愿意抛弃自己的孩子呢。
*启示
一件事情不能只看到表面的报道,还要想到原因何故,深层次挖掘,像题中这起*,只能说是她们实在不幸运,不仅原来家里穷,还被卖到更穷的地方,连人性都是穷的,最终迫使她们放弃自己的挚爱,选择离开,实在值得所有人深思考量。
邵阳新闻在线和邵阳新闻网的区别
邵阳新闻在线和邵阳新闻网都是邵阳市的新闻媒体,但它们的一些方面有所不同。
邵阳新闻在线是邵阳*宣传部主办的官方新闻门户网站,是邵阳*、市*发布政务信息、宣传政策、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它主要以邵阳市*的工作为主要报道内容,包括*工作报告、政策解读、政务公开、各类活动通知等,同时也有一些社会新闻、文化娱乐等非政治类新闻。
邵阳新闻网是邵阳市新闻传媒*旗下的门户网站,是一个面向广大市民、提供多元化新闻资讯的新闻门户网站。它主要以邵阳市的社会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包括*新闻、人物故事、社会热点、文化旅游等等。此外,邵阳新闻网还提供一些实用的生活服务,比如房产、汽车、招聘等信息。
总的来说,邵阳新闻在线注重官方政策宣传和政务信息发布,而邵阳新闻网则更注重市民关心的社会新闻和提供生活服务。
邵阳新闻在线的简介
网站是与《邵阳日报》、《邵阳晚报》齐平的邵阳新闻资讯发布的权威机构,拥有资深编辑记者,可为企事业单位的新闻采访、重点报道、活动策划提供优质新闻服务,是邵阳对外宣传效果最好、影响最大的媒体。
邵阳新闻在线坚持以新闻立网,突出新闻、网络、本土三大特色,旨在展示邵阳、服务邵阳、影响邵阳。对外,它是向全国、全世界宣传邵阳的窗口;对内为邵阳市民提供实时新闻和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这里,你可以尽享邵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威信息以及国际、国内、省内的最新资讯。
居庙堂,忧君!处江湖,忧民!我们行走在邵阳的大街小巷,有谁比我们更了解邵阳!
邵阳电视台的电视频道介绍
邵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时称:邵阳电视台)1986年建台就开始播出。2000年至2004年使用邵阳时政频道的称呼播出!2005年开始正式使用新闻综合频道的称呼播出。《邵阳新闻联播》(时称:《邵阳新闻》)是邵阳广播电视台创办最早的首档电视新闻栏目。栏目主要报道重要时政新闻、重大社会新闻,并注重新闻资讯报道和舆论监督,是展示邵阳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发布政务信息的重要阵地,是传递百姓声音的重要平台,是加快发展的竞技场、项目建设的直播间、绩效考核的主阵地。建台初期每周一、三、五20:00首播,每周二、四、六20:00重播。
新闻综合频道口号:2008年—2010年:主频道,新形象。2014年7月—至今:新闻旗舰,权威发声。邵阳广播电视台政法民生频道:2013年底由邵阳公共频道改版播出!湖南省内首家民生频道。主力突出政法报道,重点报道民生新闻。《第一线》栏目由原邵阳公共频道的《新闻眼》和《民情通道》联合改版而来。
政法民生频道口号:2014年—2015年:在邵阳,看政法。2015年—至今:政法先锋,民生情怀。
邵阳公共频道:(时称:邵阳都市频道)现已停播改版!2000年正式开播。是一个省、市联合播出的电视频道,由邵阳公共频道、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邵阳时段(简称:湖南公共频道邵阳时段)的两个播出平台组成,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传播方式覆盖全市八县一市三区,收视人口近千万。以弘扬本土文化,真诚面向大众,打造了深受观众喜爱的名牌栏目:《民情通道》栏目口号是:反映百姓心声,传递*回音。被誉为邵阳的《焦点访谈》;《新闻眼》栏目口号:平民视角、百姓情怀。
湖南公共频道邵阳时段:是在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平台上播出邵阳公共频道节目。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传播方式覆盖全市八县一市三区,收视人口近千万。现播出时段为:上午11:40—13:20,晚间19:45—21:15;全天的其他时段会播出60秒至10分钟的广宣时段。播出内容为:各类虚假医疗*品广告,虚假电视购物等。
邵阳广播电视台生活资讯频道:(邵阳资讯频道)2012年开播。全省首家商务营销推广平台,24小时无缝对接滚动播出!是最具传播力的本土媒体和最具影响力的湘西南优质传媒。开播时在有线电视机顶盒使用电视频道位置为:CH12。频道信号通过湖南有线邵阳网络*覆盖全市八县一市三区。频道开播初期每天早上9:00,下午15:00转播CCTV证券资讯频道(有线数字电视-付费频道)介绍当天的股市开盘,收盘信息。
邵阳日报的发展现状
《邵阳日报》是*邵阳*机关报,于1984年5月1日试刊,同年10月1日正式创刊,为四开四版报纸,周三刊。报社社址设在邵阳市大信街50号;1986年10月,报社迁至邵阳市城西樟树垅。1985年7月1日,《邵阳日报》改为周六刊;1992年1月1日,改为周日刊,1996年1月1日,改为对开四版报纸,版面比以前扩大一倍。2000年,《邵阳日报》创办了子报――《邵阳晚报》。2001年,《邵阳日报》在湖南新闻红网开辟了二级网站。2002年,《邵阳日报》网页的点击次数居湖南省市州报之首。2009年,邵阳日报社发布邵阳新闻在线网站,邵阳新闻在线坚持以新闻立网,突出新闻、网络、本土三大特色,旨在展示邵阳、服务邵阳、影响邵阳。
报社实行社务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下设编辑部、采访部、群工部、副刊部、广告中心、办公室、政工科、出版部、发行部、财务科等部室,共有职工140多人,其中在职职工120多人。
《邵阳日报》作为*机关报,坚持*的基本路线,积极宣传*、*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紧紧围绕*、市*的中心工作,及时传达*、市*的决定和指示,及时报道全市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人新事新风尚,广泛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本文链接:http://www.lanmudan.com/html/879579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