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万象知识

福州卫生信息网?福建卫生网官方网站

福州有哪些卫校

1.福建省卫生学校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道山路78号

福建卫生学校座落于“榕城”——福州,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隶属于福建省卫生厅。学校创办于1954年,1978年开创大专层次教育。建校五十年来,为八闽大地输送了大批医疗卫生中级人才。学校现有在校生3000多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实验设备先进、管理规范严格,在全省建立了40多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校五十年来,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逐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先后开设了护理、急救护理、护理(英语专门化)、助产、儿童保健、卫生保健、*剂、检验、口腔工艺、医学影像等多种专业,目前以*剂、检验、护理专业为特色专业。学校在抓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每年均有百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学生当年就业率达90%以上。此外,学校约有10%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今年,福建卫生学校计划面对全省初中应、往届毕业生招收护理、英护、急救护理、助产、*剂、医学检验、口腔工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中专新生1000名。学生入学一年内可以按个人意愿调整专业。在福建卫生学校办学基础上,2002年福建省*同意,将福州卫生学校并入福建卫生学校,迁址福州市闽侯县,组建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于2003年首次招生。目前新校区正在紧张建设,预计2005年8月竣工并交付使用。今年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计划在全省招收护理、护理(涉外护理方向)、*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生共计1000名。热忱欢迎有志医*卫生事业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考福建医高专。白衣天使的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2.福州卫生学校

福建省福州市麦园路84号

3.福清卫生学校

福建省福清市融城镇清荣大道110号

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创建于1912年,历史悠久,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隶属于福州市卫生局。学校地处著名的福清侨乡,座落于福清市区中心地段,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多次被省*授予花园式单位和省级文明学校。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医疗技术精湛、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基础设施齐备,教学设备先进、完善,建有现代化的基础与临床实验室、临床模拟病房、语音室、空中语音广播网、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公寓楼及学生食堂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稳固的实习医院为学生临床实践提供了方便。现设有护理、助产、*剂和卫生保健等专业。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既奖励学习和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每年从学费收入中计提20%~30%(即每生每年平均近600元左右)作为学生奖学金、困难补助金及勤工俭学基金。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每年1000元,二等奖学金每年800元,三等奖学金每年250元;困难补助金:一等困难补助金每年1000元,二等困难补助金每年600元,三等困难补助金每年300元。

为了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处,加强与医*卫生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积极推荐就业。每年来校预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络绎不决,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4.福建私立黎明卫生学校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斗池路62号

福建省黎明卫生学校是经省教委、省卫生厅批准,由省部级重点中专——福建卫生学校与全国明星企业——福建省黎明*于1996年联合创办的,是全省第一所培养卫生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民办的普通中专学校。学校招生纳入*计划,面向全省各地招生,毕业后同公立中专学校同等待遇。黎明卫校是适应*和福建文教卫生发展规划纲要而创办的,是黎明*回报社会的载体,是黎明*为民办实事的体现。学校地处市中心,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由省卫生学校负责教学管理并承担全部教学任务;学校后勤保障有力,管理制度健全。已开设有省卫生系统短线专业西*剂、儿童保健、护理(涉外英语班)、医学检验,卫生管理,中西医士等几个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专业人才。黎明卫校创办以来,十分注重素质教育,以高质量的教学,严格规范的管理,优良的校风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学校以“一流教学水平,一流教学质量,培养一流人才”为立校根本,争取三到五年成为福建省一流的民办学校

5.黎明卫生学校

西二环中路218号

6.福建私立育才卫生学校

西洪路大王里86号

7.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市闽侯荆溪关口366号

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洽浦村附近

福州有哪些大学

1、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简称福大,创建于1958年,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百校工程实施高校,福建省三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2、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福建农大”,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1],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共建大学、*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共建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3、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东南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4、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福医大,位于东南沿海福建福州,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奖学金院校之一、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福建医*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预防保健中心。

5、福建中医*大学

福建中医*大学(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原名福建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大学, 2015年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6、福州理工学院

福州理工学院(F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福建省会福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福建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整体转型试点学校。

扩展资料: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的学校教育始于西晋,初兴于唐,从北宋至南宋,福州教育进入全盛时代,官办的府学、县学普遍建立,私人讲学的书院大量涌现,各乡里都有书社。自隋朝至清朝末期,共举行502次进士科考试,产生502个状元,其中有50个是福建人,其中福州府十邑十个县之人(宋代初期到明代后期是十一个县,包括明代后期并回候官县的怀安县)占了22个。

科举资料记载,福州府十邑十个县“举进士者二千二百四十七人”,全国闻名。南宋学者吕祖谦的一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福州文化教育的昌盛:“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胞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福州

势在必行陈势安【卫生信息化:系统整合势在必行】

(记者邹大斌)“人人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得临床医疗、公共卫生之间的融合日益加深。数据的集中与共享、应用系统的整合、集成化应用,成为卫生行业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和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要进行跨卫生机构和地域之间的卫生工作协同和整合实非易事,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在以“深度整合应用、全面迈向协同”为主题的“*IT*卫生信息化分论坛”上,来自各界的专家就该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2007年是区域医疗协同、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内持续升温的一年,与此相适应,医疗、卫生、健康信息的采集、共享和畅通成为医疗卫生服务全面贯彻这一目标的重要依托。新的工作格局和目标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提高*监管和决策效率,提高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优化配置行业资源、方便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健康信心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趋势已初现端倪。跨卫生机构、地域之间的卫生工作协同在此形势下显得势在必行。

然而,要进行跨卫生机构和地域之间的卫生工作协同和整合实非易事,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陷阱?在以“深度整合应用、全面迈向协同”为主题的“*IT*卫生信息化分论坛”上,来自*、新加坡的卫生行业信息化主管、专家、IT供应商代表,就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的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整合之难

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成为卫生业的共识。然而,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这其中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体制改革等诸多问题,它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省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原资讯长兼阳明大学教授刘德明博士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体会。他曾经供职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成立于2005年1月1日,这是由10家市立医院(其中有6家综合医院、4家专科医院,包括*省最大的精神科医院)、17个卫生门诊机构成立的一个联合医院。之前,每个机构都是一个*单位,正因为这样,信息系统的整合问题在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成立之初就必须面对。

在刘德明博士看来,整个过程面临着很多挑战:“从异质的环境变成一个同质的环境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要克服的问题有很多,如异构问题,各个医院建有不同的检验管理系统、不同的影像管理系统、不同的网络架构;再如成本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中央机房,把每一个系统的主机都放在同一个机房,还要重新组建网络;还有编码问题,所有医院的编码规则都不一样。”

与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烦恼不太一样,广州市已经在着手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和统一的网络中心,来共享整个广州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相关数据,其目的是要让每个医院只要上了医保网,就可以直接查看病人的信息,包括每一次门诊记录、每一次住院病案记录。“但如何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共享,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广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小明说,“我们现在的思路就是先搭建基本的框架―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和一个数据中心,把硬件环境完善起来。现在有100多家医院已经连起来了,但是要实现整个区域的数据共享还需要一个过程。”

实际上,整合面临的挑战远不止这些,解放军总医院信息中心原主任任连仲认为:“在进行跨部门的整合时,谁来做全局协调和整体推动很重要。”

解放军总医院管理研究所医学统计室主任刘丽华则提出:“如果病人在某一个医院做了检验,在别处应该是有效的。但是,谁来确认这个检查的结果?谁来肯定它的法律性?目前,在我国还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这些问题无疑会妨碍数据的互联互通。”

整合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国内大型医院已经建立了众多的信息系统。这其中包括HIS系统、门诊挂号系统、*房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收费划价系统。这些系统覆盖了病人就医的各个环节,从网上挂号到诊治、取*,还涉及到医院日常管理和医疗保障。由于这些信息系统是在不同阶段由不同供应商负责建成的,因此,这些原本应该相互关联的系统被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同一个有效、完整的医疗流程被分散在多个业务系统之间。

事实上,整合的需求不仅来自医院本身的信息系统,在多个组织、多个机构和上下级*部门之间、多个医院之间、医院与社保系统之间,还有医院与应急指挥平台之间,甚至与物价、民政等*部门之间都有这方面的需求。

比如,最近几年国外非常流行的电子病历在我国就面临了诸多难题,实现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就是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电子病历的好处在于病人无论到哪家医院看病,医院都能方便地获得病人过往的病史和诊疗信息,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各个医院之间系统的互联互通。

妇幼保健信息化面临的整合需求也非常典型。卫生部*妇幼保健中心负责妇幼保健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从育龄妇女怀孕检查、生产,到新生婴儿的接种预防,以及艾滋病的预防等等。按照我国规定,妇女从怀孕开始就要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去建立其基础档案,即母婴保健卡,孕妇凭此卡可以到任何医院做产前检查,包括孕期检查、分娩、产后检查和社区每个月一到两次的产后访视,这些事项需要直接报告给*,每一项检查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对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汤学军深有体会,他说:“整个妇幼保健服务虽然是由遍布全国的3300多家妇幼保健机构为主来做的,但是完成这项工作是由分布在辖区的多个卫生保健医疗机构共同完成的。所以,这本身就有一个区域协同或者叫做区域协作的问题。”

汤学军介绍说,我国妇幼保健中心建有一个报表系统,专门对妇女儿童的上述事项进行统计,这个报表就是按照目前的行政架构从各级的基层到县区的机构逐级上报到*,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面对多个信息系统不同接口标准以及数据标准等问题。

整合的策略

不过,困难归困难,考虑到信息整合所带来的巨大回报,更多的医疗机构都已经走上了整合之路。那么,该如何着手进行这样的工作呢?

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海一提出首先要加强协调,他说:“协调比技术更重要,因为医院里有很多部门,相互之间是非常需要协调的。如果做不好这个工作,很可能各个部门会自己去建系统,最后就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认为,“整合是在原有信息化基础上进行发展,因此,必须注意四点:稳定第一,服务至上,持续发展,加强沟通。”

汤学军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整合:统一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统一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建立区域信息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

汤学军说:“统一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有两个层面,技术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卫生体制改革和政策的支持。”

戴尔**高级系统组总监吴承杨则从另一个角度谈到了标准化的重要性,这就是IT产品和IT架构的标准化,“今天,我们进行整合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可能是信息太多、太复杂了,以至于我们无法管理或者无法承担巨额的管理费用,而IT的标准化则是简化信息的一个有效手段。从另一个方面来说,IT产品和架构的标准化有助于避免异构平台的出现,降低整合难度。”

新加坡网利系统有限责任**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王卫平女士从IT系统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医疗卫生信息化这样一个整合和协同工作的大趋势下,管理大集中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个支持管理大集中的高效IT系统工具会给管理和整合带来很大方便。”

在整合策略上,已经初步完成系统整合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厦门的一些具体*作办法很值得借鉴。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办法是从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开始,然后选定一家服务供应商,将各个医院的系统逐步淘汰,升级到该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平台上。

而厦门市基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制定了一个厦门市的地方标准,并据此建立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同时对其中的妇幼保健部分进行了改造,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个厦门市的数据中心。而各个相关医疗机构和部门产生的基本数据都通过网络传输到厦门市的这个卫生数据中心上。现在厦门各地的医疗机构只需面对一套系统,市民只需使用一张市民健康卡,就可以在各个医疗结构就医。更为重要的是,厦门市市民健康卡对市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这样既节约了医疗资源,也节省了市民的时间,给厦门市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整合应着眼战略全局

系统整合主要负责人信息中心主任如何获得医院院长的全面支持,也是代表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实际上,尽管医院信息化已经推进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医疗机构里,信息化负责人地位并不高,大多数只是个科室主任,进不了决策层,因此,在信息化上就需要借助院长等医院高层的支持。

为了得到医院高层的支持,福州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陈金雄建议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做好几项工作:

首先要当好一个销售员。信息中心主任要说服领导上一个信息化项目,实际上与销售这个角色差不多,他要给领导讲项目有什么效益,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等。

第二,信息化必须以人为本。信息中心主任一定要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多考虑如何优化流程以更好地服务病人、服务医务人员,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为病人服务作为信息化的出发点。

第三,要争取中层干部的支持。医院院长不一定重视信息化,但是院长一定会重视临床,现在的信息系统已经和临床的各个科室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如果取得临床各科室的支持,他们就会去说服医院院长。

对陈金雄的建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原主任金水高非常认同,他说:“信息中心主任或者CIO本应该进入医院领导层的,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CIO还处于比较低的地位,而这对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并不利。”为此,他呼吁要提升*医疗机构中CIO的地位。

北京*251医院院长王景明则对信息化必须“以人为本”的提法进行了补充,他说:“以人为本是评判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非常好的标准。以人为本,首先要做到三个满意:病人满意、工作人员满意、管理层满意。病人满意意味着可以得到比较快捷的就医流程和智能化的诊断;工作人员满意则表示要提高诊断的效率;而管理层满意则表示信息化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身为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助理兼信息中心主任的王韬,是参会代表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参加院长办公会议的CIO,他认为信息中心主任和CIO之间应该还是有差距的。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信息中心主任提出了建议:“CIO要有想法,要有一个大的目标。因为院长办公会议一般不可能讨论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而只是讨论发展目标,以及这个发展目标如何通过信息化来实现。与信息中心主任相比,CIO考虑的更多的是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协调上的问题,而不是一些具体技术上的问题。因此信息中心主任不能光抱怨没有被任命为CIO,自己还要主动地向CIO靠拢。”

本文链接:http://www.lanmudan.com/html/879621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