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生活知识

宁波大学考研论坛,宁波大学研究生院*招生

宁波大学租房子考研

宁波大学周边生活区生活较为便利,很多学生或工作人员都喜欢在周边租房居住,一是方便生活,二是交通便利,房租也不是很贵,在此推荐给各位租房攻略

工具/原料

电脑、手机等

找房途径

1

现在租房普遍会用到APP,宁波大学周边房东租房用app的也很多,此类房屋主要包括学校周边的甬江村、里夏新村、同心苑、同心村以及宁波大学北区的宁大花园、嘉盛银座等。

2

除了APP,另外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就是bbs,这种方式更加适合在校生,因为喜欢在bbs上发布信息的多数为学校职工、教师和转租的学生,房源主要是文萃新村等校内住房,安全、距离近、房东多位老师态度好,就是竞争力大,一般挂上去很快就租出去了,适合考研或者上学期间学生。

3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到文萃小区或者学校布告栏内,查看租房信息,一些教师房东不希望网上发布信息,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发布,同样校内比较可靠,而且少有中介。

END

房屋对比

首先,离本部范围较近的房源,包括文萃新村,里夏新村,甬江村。文萃新村最近,环境相对较好,小区内房屋存在差距,有的楼老一些,楼道内都有安全门,相对安全,但价格相对其他较贵一些,适合整套,少中介。里夏新村离农贸更近,买菜生活更方便。甬江村较远一些,但价格便宜,房东会根据地理位置、环境、装修条件等区分价格400~600不等,虽然远但有自行车也较方便,但是房子都是房东家自己盖的,住的学生也比较多,有不适应的同学建议不要租,甬江村有公交车828、391等通车。

宁波大学本部范围内稍远一些的房源包括同心苑、同心村、勤勇村等等。同心苑是宁波大学北门对面一栋高楼,小区内只有一栋楼,电梯房,房源多发布在App等网络资源上,较安全,有整租和隔间出租两种,这要看房东了。整租价格一般在2000+一套,隔间就是房间隔开,公用洗手间厨房等,个人喜欢整租,环境好些。同心苑后面同心村是一个村子,类似甬江村,也是民盖房,很多人住一栋楼那种,租金大概600-800一间,晚上回家晚胆子小的女生不建议租。同心苑和同心村周边交通方便,547直通高新区,541、371、501等直通市区,还有地铁口也很近。周边吃饭外卖等也不少。勤勇村在宁镇公路朱家桥旁边,在高新区工作的孩子可以考虑,房源也比较抢手的,周围菜市场、超市等设施也比较齐全。租金看房源条件,1000-2000不等。

3

宁波大学西校区现在道路整改、学校整改后房间很少了,原来双桥还在的时候很火热,现在仅有的也就只剩下甬江宾馆可以组,由于周边环境设施不好了价格相对便宜了,400-600不等,原来还是很火的,现在不太好了。

4

宁波大学北区相对环境更好,嘉盛银座电梯房,较安全,居住人员多为学生、留学生、工作的学生等,房间内设施齐全,有厨房、洗浴等,环境设施很好,周边环境很好,很干净,房价相对较高,1100-1500不等,看朝向和大小,一般为单人公寓间,中介比较多,要收中介费的,相对坑一点。其他地方包括宁大花园等不是很了解,相对距离较远了。

END

注意事项

想考研、就近工作的同学要提早找好房间了

看房子这事情要做好心理准备,多带几个人去,最好会砍价,要看好房产证等信息,别被骗了

宁波大学怎么样

宁波大学是一本院校

学校概况地理交通学校风光校徽校标宁大精神

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由*教育部、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共管。宁波大学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同志亲自题写校名。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2000年后,又有宁波海洋学校、宁波林业学校、宁波师范学校等陆续并入。宁波大学1992年被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05年硕士点突破50个,科研经费突破亿元,获得2006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宁波**程刚任校*委*,聂秋华教授任校长。

宁波大学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占地27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72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设施齐备,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图书馆为浙江省高校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宁波分中心,现有藏书26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42万册,电子图书123万册,拥有5家设备齐全、水平较高的市级附属医院。宁波大学地势开阔,甬江蜿蜒,树木葱茏,楼宇隽永,是求学治学的极佳场所。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名,含*科学院共享院士5名,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享受*特殊津贴55名,入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工作人员2名,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有正高职称人员230名,副高职称人员704名,有博士学位的252名,另有近百名教师博士在读。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名,研究生近1000名,外国留学生(含短期培训)170余名,*教育学生9700余名。

学校积极倡导浙东学派“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全面实施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和英语、体育等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多次名列浙江省高校前茅。学校成立了学生帮困助学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学习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中心、学生事务申诉中心等6个中心,制订并实施了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办法,创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讲述宁大人自己的故事”、“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等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品牌,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校园文明和校园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并逐渐形成学校特色。

综合性学校积极构建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科体系,现有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大门类,设有19个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5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体育总局体育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个宁波市重点实验室,3个宁波市工程技术中心和一批科研机构;建有13个省重点学科,其中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重点专业9个,市重点专业4个,已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和优势特色学科群。

侨资性原宁波大学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办,在发展过程中,包玉刚、邵逸夫、包玉书、曹光彪、李达三、赵安中、汤于翰、顾国华、包陪庆、朱英龙等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给予了大量捐助和广泛支持。二十年来,60多位宁波帮人士捐资近3.5亿元人民币,帮助学校建设了一批教学和科研大楼、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众多“宁波帮”的捐资助学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优势。同时,他们重教兴学、造福桑梓的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的独特内涵。

地方性宁波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和华东地区的重要贸易口岸,2005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跃居全国第六位。作为一所由城市名称直接命名的大学,学校牢固确立了为地方服务的理念,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重点,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途径,大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为指导,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着力开辟产学研工作新渠道;以政策措施为保障,以与各县市区的科技合作项目为载体,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服务地方,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的总体实力,于地方求发展,从综合找优势,以特色创一流。

开放性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高校,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倡导开放式的办学理念,重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至今已与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的4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拥有*教育部指定的**奖学金公派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资格;每年向国外知名高校派遣优秀留学生,攻读硕士学位,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中加合作商务管理、中澳MBA、来华留学等多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影响。同时,学校与港澳台地区的联络与沟通非常频繁,目前已与**文化大学等7所院校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努力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锐意创新,提高质量,培育特色,融入地方,争创一流,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找宁波大学学哥学姐

学校名称:宁波大学

中文简称:宁大

英文名:Ningbo University英文缩写NBU

成立时间:1986年

学校网址:**nbu.edu*/

概述

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由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共管。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同志亲自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地开始办学历程。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2000年后,又有宁波海洋学校、宁波林业学校、宁波师范学校等陆续并入。学校于1992年被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05年硕士点突破50个,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2006年度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精品课程2门,2007年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工程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水产养殖等3个学科专业被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宁波大学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占地27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72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设施齐备,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图书馆为浙江省高校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宁波分中心,现有藏书26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42万册,电子图书123万册。学校地势开阔,甬江蜿蜒,树木葱茏,楼宇隽永,是求学治学的极佳场所。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包玉刚、邵逸夫、包玉书、曹光彪、李达三、赵安中、汤于翰、顾国华、包陪庆、朱英龙等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给予了大量捐助和广泛支持。二十年来,60多位宁波帮人士捐资近4亿元人民币,帮助学校建设了一批教学和科研大楼、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如今,“宁波帮”人士对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已从一个家族到一个群体,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第三代,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已成为他们表达和弘扬爱国爱乡、造福桑梓伟大激情的一个重要载体。众多“宁波帮”的捐资助学也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优势,同时,他们重教兴学、造福桑梓的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的独特内涵。1993年,宁波大学还首开海峡两岸学生组团交流的先河,大学生互访至今已达12次。

学校积极倡导浙东学派“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全面实施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和英语、体育等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多次名列浙江省高校前茅。学校成立了学生帮困助学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学习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中心、学生事务申诉中心等6个中心,制订并实施了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办法,创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讲述宁大人自己的故事”、“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等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品牌,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校园文明和校园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并逐渐形成学校特色。

作为一所由城市名称直接命名的大学,学校牢固确立了为地方服务的理念,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重点,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途径,大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为指导,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着力开辟产学研工作新渠道;以政策措施为保障,以与各县市区的科技合作项目为载体,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服务地方,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的总体实力,于地方求发展,从综合找优势,以特色创一流。

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倡导开放式的办学理念,重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至今已与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的4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拥有*教育部指定的**奖学金公派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资格;每年向国外知名高校派遣优秀留学生,攻读硕士学位,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中加合作商务管理、中澳MBA、来华留学等多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影响。同时,学校与港澳台地区的联络与沟通非常频繁,目前已与**文化大学等7所院校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积极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努力提高知识创新能力。秉承“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加快发展,锐意创新,提高质量,培育特色,融入地方,争创一流,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历史

1984年底——包玉刚先生决定出资兴建宁波大学。

1985年9月25日——*为宁波大学题写校名。

1985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奠基。

1986年——建校并招收首批本科生

1990年——开始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

1992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招生院校

1995年——首批通过原*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

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被省*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

2003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

2005年——硕士点突破50个,科研经费突破亿元

2006年——项科研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另有一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三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校训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校歌

宁波大学校歌

词:倪瑞林

曲:朴永豪

东海之滨,红霞万里,春潮滚滚,

巍巍学府,宏伟壮丽,屹立甬城。

为*腾飞,家园昌盛,家园昌盛。

青年学子高举理想火炬,攀登攀登。

四明星火迸放光芒,创新开拓凯歌嘹亮。

迎着时代的召唤,加强知识的武装,

我们要在风雨中雕琢成玉,要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组织结构

一、历任校长

1、朱兆祥 1985年9月—1988年9月

2、朱自强 1988年9月—1992年12月

3、吴心平 1992年12月—1997年1月

4、张钧澄 1997年1月—1999年10月

5、严陆光 1999年10月—2004年5月

6、聂秋华 2004年5月—

二、院系设置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学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法学院】

◇法学系◇公共管理系◇政治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系◇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公共理论部

【体育学院】

◇体育学系◇运动系◇公共体育部、竞赛训练部

【文学院】

◇中文系◇历史系◇旅游系

【外语学院】

◇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

【艺术与传媒学院】

◇艺术设计系◇美育教学部◇传播系

【理学院】

◇数学系◇高等数学教学部◇物理系◇大学物理教学部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教学由学院管理,只设研究所,不设系(部)

【工学院】

◇机械工程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工业工程系和工业设计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城市科学系◇环境工程系

【海运学院】

◇航海系◇轮机系◇物流系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水产养殖系◇资源与环境系◇生物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医学院】【附属医院】

◇教学由学院管理,只设研究所,不设系(部)

【*教育学院】【女子学院】【自考学院】

【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

◇法商学院

◇理工学院

◇生命医学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阳明学院】

三、师资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1350余名,含共享*科学院、工程院院士4名,享受*特殊津贴55人,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4人,浙江省教学名师2人,浙江省“151”人才31人,正高职称人员201名,副高职称人员614名,博士生导师30名。

四、学科建设

学校设有19个学院,3个博士点,5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点,68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5000余名,研究生1074名,外国留学生170余名。占地近3000亩,建有*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开发中心5个,*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重点学科10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市重点学科10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新技术开发中心2个,市重点实验室10个,市工程技术中心3个,科研机构83个。已基本建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和具有优势特色的学科群。

校区

东校区(又称本部)

西校区(原宁波师范学院现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校区)

北校区(原基础教育学院现基础教育学院、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共用)

图书馆

宁波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86年,是一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现代化大学图书馆。它由包玉刚楼、邵逸夫楼和2003年9月新落成的包玉书科学楼三部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0000余平方米。

宁波大学图书馆坐落在美丽的甬江之畔,是一所综合性图书馆,为全校文献信息中心。全馆藏书100余万册,年订购中外文现刊2千余种,主要收藏有中、英、日等文种的专业文献,尤其以文学、经济、政治、法律、英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文献收藏最为丰富,已经逐渐形成了覆盖全校各类学科专业、具有较完整的中外文文献资源的馆藏特色。图书馆还先后接受了海内外高等学校、市*和各界人士的捐赠图书数万册。馆内还收藏有各种电子出版物,包括*期刊网、万方数据库、DIALOG国际联机检索、Elsevier Science Direct、UMI博硕士论文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自建”宁波帮”等特色数据库,形成了有多种媒体组成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馆内设有各种不同功能的阅览室13个,阅览座位3000余个,室内还设有若干学术研究室,以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

图书馆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设有600余台终端与校园网、Internet网联接,读者可在校园内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信息查询。其中包玉书科学楼设有两个大型公用机房,配备近400台电脑,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查询、检索和浏览等服务,每层大厅均设有供读者查询的公共检索机,并有多台数字化文献镜像站,以支持网络环境下的文献检索服务。图书馆同时根据读者的不同需要开展读者教育工作,其中包括利用图书馆教育和文献信息检索教育。

网络中心

宁波大学校园网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工具和基础设施,在校网络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面向全校提供WWW、FTP、EMAIL、域名解析、虚拟主机、主机托管、远程登录等网络服务,以其标准化网络平台和安全高效的网络互联对校内行政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和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多项网络应用进行有力的支撑,为全校师生创造了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环境。

网络中心是学校校园网的日常管理机构,也是*教育科研网(CERNET)宁大节点及宁波市教育城域网宁大节点的管理部门。中心集校园网络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技术开发和教学培训于一体,向校内外用户提供信息网络服务。中心所属的思科实验室是网络新技术实验中心,也是培养高级网络技术人才的基地。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规划和建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心机房为校园网核心,采用先进的CISCO交换路由设备,同时连接*教科网、宁波市教育城域网、*电信和宁波网通,提供3.5G的骨干带宽和千兆级的网络互联,全校入网计算机约10,000台;大功率的备用柴油发电机和智能UPS、专业电信级空调机房、24小时实时摄像安保监控及消防系统、以及7Χ24小时专业网络系统工程师技术支持,保证了整个校园网及出口通信的安全通畅,各项网络服务全天候的不间断运行。

该校在《2007*大学评价》*的2007*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九,2007*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五。

如果你想工作,是的,宁大很好,宁波很好,如果你想学术道路,那中西部的学校可能好点,沿海的经商氛围更浓,看你喜欢了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为实现宁波大学师范类专业办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师范生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教师教育的实力,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打造教师教育品牌,是由原宁波大学基础教育学院与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学院。作为学科教育与师范生培养并重的学科型学院,具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五十多年师范教育的历史沉淀,艺术特色明显,在育人、创新、弘毅上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学院现有教职工 145人,专任教师 120人,其中正教授 14人,副教授 5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15人,硕士学位教师 50人,具有博、硕学位教师达到学院专任教师的 70%左右。院下设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教育学系、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设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所、教育信息化研究所、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等若干教育、科研机构。学院在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和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等五个学科(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研究实力,教育学为市重点学科,心理学为校级重点学科。近 3年来,学院承担和参与了*级科研课题 10项,省部级课题 53项,获省社会科学一等奖一项,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项。学院建有心理测量、眼动仪、广播电视演播室、动画设计与制作、非线性编辑、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格教学等实验室和多媒体网络机房,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已成为宁波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具有良好的进一步深造条件,现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应用心理学、教育硕士等 6个硕士点。

学院现有在校本、专科生 1800余人,研究生近 250人(包括教育硕士)。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和专长型人才的需求,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加强学风建设,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和进行专业研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应用心理学专业连续两年考研录取率超过 30%,已连续三年在二年级学生中选派 2至 3名学生作为交换生前往美国学习一年,占同级学生的 10%以上;教育技术学专业突出学科竞赛和学生动手能力,近三年有 35项学生科研在省多媒体竞赛和“挑战杯”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3项学生作品在*级竞赛中获奖,学院还建立了多媒体作品创作基地、网络电视台、思源影视制作中心等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小学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三个专业突出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师范技能训练,重视对学生文艺特长的培育培养,并结合师范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在省市级音乐、美术、演讲等大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多年来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与欢迎。

本文链接:http://www.lanmudan.com/html/879625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