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北京联合大学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学校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学校以培养适应*,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建校以来,为*培养2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部门、大型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学校主校区(北四环校区)毗邻奥林匹克中心区,另有7个分散办学的分校区,共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275万册,专任教师近1600人,全日制在校生2万多余人,其中本科生1.9万人,高职专科生800多人、研究生400多人、来华留学生1100多人次。学校还有各类*教育学生近5000人。
学校现设有应用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商务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智慧城市学院、机器人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应用科技学院、*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5个学院。
学校主动适应*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型特色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5个本科专业为*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本科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获批*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专业获批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在哪里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7号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附近公交
惠新东桥东-公交站
途径公交车:119路361路408路409路427路594路740内983路特9内环运通101快线运通101线运通201线
下车步行路线:
1.从惠新东桥东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北四环东路辅路走150米,右转,经人行道穿过马路并往回走。
2.继续沿北四环东路辅路走270米,左转。
3.走20米,到达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步行约6分钟约440米。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电话
一、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和*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为010-64900013,该校联系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7号、邮编为*1、联系邮箱为ldxcb@buu.edu*。
二、北京联合大学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学校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学校以培养适应*,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建校以来,为*培养2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部门、大型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学校主校区(北四环校区)毗邻奥林匹克中心区,另有7个分散办学的分校区,共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275万册,专任教师近1600人,全日制在校生2万多余人,其中本科生1.9万人,高职专科生800多人、研究生400多人、来华留学生1100多人次。学校还有各类*教育学生近5000人。
学校现设有应用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商务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智慧城市学院、机器人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应用科技学院、*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5个学院。
【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主动适应*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型特色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5个本科专业为*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本科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获批*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专业获批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
学校拥有考古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史、地理学、设计学、*理论等9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拥有金融、法律、教育、中医、机械、交通运输、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会计、图书情报、旅游管理等1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点12个。其中,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为教育部学位办教育硕士试点领域,经济法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食品科学、特殊教育学、人文地理学和旅游管理学6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学科10个,校级重点建设和培育学科21个,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深造空间。
【和谐共进的教学与科研】
学校以培养基本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质量工程项目为依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级精品课程4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级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教材9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15种、*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级虚拟实验教学中心1个、*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级教学团队1个,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标志性的北京市级质量工程项目。此外,学校还获得北京市级和*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0余项,承担*教育科学规划和北京市教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近40项。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突出应用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服务首都建设为宗旨开展科学研究,拥有*级科研平台1个——*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级科研平台8个——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生物质废弃物质资源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和北京市旅游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李德毅、周成虎2个院士工作站及2个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还设有食品科学研究院、*研究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37个。2010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及课题1400多项,每年获得科研经费名列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前茅。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和《旅游学刊》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连续7年入选*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旅游学刊》连续6年入选“*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年被评为*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
本文链接:http://www.lanmudan.com/html/879657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